发布时间: 2025.08.22
一、韩国KEC实践:道路冻害监测的技术样本
韩国道路公社(KEC)为降低冬季道路结冰、冻融破坏的养护成本,联合多机构开展 “路基防冻层长期监测” :
• 监测目标:通过实时捕捉 路基含水量、温度 变化,评估防冻层对道路冻害的抑制效果,推动养护模式从“事后修复”向“预防性养护”转型。
• 技术架构:
◦ 感知层:45个测试点部署 CS616水分反射仪(监测体积含水量)、热电偶(温度)、LVDT(冻胀位移);
◦ 采集层:45台Campbell CR1000数据记录仪,搭配AM16/32B多路复用器,实现多参数并行采集;
◦ 平台层:依托LoggerNet和RTMC软件,构建 45个测试点的集中化监测体系 ,持续3年验证防冻层有效性。
• 价值验证:精准捕捉“冬季结冰→春季融沉”的周期性损伤,为防冻层优化及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撑,使KEC道路冻害修复成本降低35%。
二、中国道路冻害:刚需与痛点的双重夹击
(1)行业困境:
• 地域广度:东北、西北、华北等 “季节性冻土区” 覆盖超500万公里公路,冬季路基冻胀、春季融沉导致 路面开裂、翻浆、唧泥 频发,某东北省份年均道路冻害修复成本超12亿元;
• 监测滞后:传统人工检测(周期≥1个月)无法捕捉 “小时级冻融循环” ,漏判率超60%;离线式监测设备(如便携式水分仪)仅能“单点瞬时测量”,数据连续性缺失;
• 政策倒逼:《公路养护技术规范》(JTG 5132-2023)明确要求 “季节性冻土区道路应部署智能监测系统” ,预防性养护设备采购占比需达养护预算的20%。
三、智测云联道路冻融监测方案:适配中国冻土场景的“三位一体”守护
(1)技术升级:从“韩国经验”到“中国突破”
道路养护监测方案表
维度 | 韩国CR1000方案 | 智测云联升级方案 |
感知层 | 单一水分+温度监测 | “水-温-位移”全维度感知: |
采集层 | CR1000记录仪(本地化功能有限) | ZC-CR800智能采集终端: |
平台层 | 单一数据存储 | 智测云联道路养护平台: |
(2)中国案例:某北方高速的“冻害零漏判”实践
项目背景:某省G107高速(季节性冻土区,年均冻融循环120次),近年因冻害导致路面病害修复频率提升3倍,传统养护力不从心。
智测方案落地:
• 硬件部署:
◦ 路基深层(0-5米)布设 20套ZC-SW2000水分仪+光纤温度链 ,路肩安装 10台ZC-DS3000倾角传感器 ;
◦ ZC-CR800采集终端集成边缘计算,实时输出“冻胀风险指数”;
• 数据应用:
◦ 平台捕捉到 某次强寒潮中,路基0.8米处水分骤增15%、温度骤降8℃ ,提前12小时触发“结冰+冻胀双重预警”;
◦ 结合预警,养护部门及时启动 “保温覆盖+排水疏导” 措施,使该路段冻害发生率下降72%,养护成本节约40%。
四、市场需求与智测突围:技术驱动下的养护革命
1. 市场规模:
2025年中国 季节性冻土区道路监测市场 预计突破 50亿元 ,东北、西北等重点区域年复合增长率超22%,智能监测设备渗透率将从当前18%提升至45%。
2. 智测核心优势:
◦ 场景定制:针对中国 “冻土深度差异大、冻融周期复杂” ,开发“分层监测+区域适配”算法,覆盖东北(深冻土)、华北(浅冻土)等不同工况;
◦ 成本可控:核心设备(采集终端、传感器)国产化率100%,性价比超进口方案40%,小型养护单位可负担;
◦ 服务闭环:提供 “方案设计(冻土勘测→设备布点)→ 安装调试(无损施工,避免道路中断)→ 运维托管(远程诊断+年度校准)” 全流程服务,贴合道路养护“少中断、高效率”需求。
结语:用智能技术终结道路冻害“被动修复”时代
从韩国KEC的预防性养护探索,到中国北方高速的“冻害零漏判”实践,智测云联以 “全维度感知+智能预警” ,重塑道路冻融监测逻辑。